去年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這是海南省繼建省辦經濟特區後,出現的第二次重大機遇。 《意見》文件指出,海南要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和生態型經濟,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以上亦是國家戰略之一。
現今海南省共有二十六座高爾夫球場,大部分集中在海口和三亞。上周,就「全球化高爾夫與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為主題的博鼇國際旅遊論壇在海口觀瀾湖度假區舉行。開幕當天,還首次發布了高球產業界的《海口宣言》。其願景是肯定以高爾夫為紐帶的經濟文化交流及民間活動。論壇中,專家和學者也是在圍繞「海南作為成功及理想的高爾夫旅遊聖地的定位」、「城市化進程與高爾夫發展」和「世界高爾夫當前格局和發展趨勢」等議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其中來自倫敦的國際高爾夫旅遊經理人協會(Global Trade Organisation of the Golf Tourism Industry,IAGTO)主席Peter Walton 的演講中,透露了一些高爾夫球旅遊統計數字,很值得有關業界參考。
IAGTO是一個擁有1,500個協會遍及全球80個國家及地區組織,而其中51個國家350個協會操縱了每年高達十三億美元全球高爾夫旅遊營業額的百分之八十,數字相當驚人。而IAGTO中56%的協會更是集中sell Asia,23%(30個國家中的83個)sell亞洲高爾夫旅遊。
IAGTO更找出現今一般高爾夫旅遊的商業模式。全球高爾夫球人口為六千萬,其中30%每年都會出外作高爾夫旅遊,而他們的消費比一般遊客高15%至150%,可以說一個高爾夫球愛好者消費平均相等四個普通遊客。
在美國,12%人口打高爾夫球,促進旅遊業的收入,來自交通上的佔27%、在高爾夫度假區佔25%,其餘75%是來自房地產買賣。
另一重要數字是,高爾夫球愛好者多是貪新厭舊,70%的球手不斷尋找新的高爾夫旅遊勝地。而吸引他們重返的誘因乃視乎當地和鄰近地區(cluster)球場數量多寡,只得一個球場,重返球友只有15%;兩個球場,25%;三個球場,重返球友只有75%;五個球場,接近100%。
而另一考慮的是交通的安排,從出發地到目的地(Gateway City)務必要直航,住宿地(Accommodation Hub)應離機場不超過九十分鐘車程,落腳後往返各球場應在四十五分鐘車程之內。
當然,要成為打造「高爾夫之都」,能吸引海內外遊客,先決條件不外乎建成具競爭力、令消費者有信心和認同和萬事俱備的球場(Export Ready Course)。蓋看海南省的天然和地理環境,具一定獨特核心價值。海南省成為「中國高爾夫之都」指日可待。
另一講者乃來蘇格蘭聖安德魯斯(St. Andrews,Fife, Scotland)皇家古典高爾夫俱樂部(The R & A)執行主席彼得道森(Peter Dawson),此君對高爾夫重返奧運居功不小,他的演辭則集中展視現今高爾夫對全球發揮的影響力,例如高爾夫運動透過電視媒體傳播全球和巨星球手登上世界舞台等,及一些The R & A支持青少年高爾夫發展項目。
會後筆者請他補充他演講時談及的sustainable golf的深層意義。他謂想了良久才能寫出他認為sustainable golf的含義,應是optimising the playing quality of the golf course in harmony with the conservation of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under economically sound and socially responsible management(透過出色的財務和具社會責任的管理,優化高爾夫球場同時協調地保留自然環境)。
高爾夫產業無處不在,這個離香港只有四十五分鐘機程的熱帶海島,在可見的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香港球友出外打球首選之地。(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